马拉松:从“苦差事”到嘉年华 打通奥运和全民健身的通道

2025-07-27 06:36:46

资料图

1978年大年初三,跑步爱好者郭光辉第一次站在从北京市中心起跑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起点,这项群众赛事吸引了1000多名由工厂和学校推选的代表参加,秋衣、裤衩、棉帽、手套还有网球鞋是他记忆中参赛者的装备。尽管这项比赛历史上最长距离仅为25公里,但当时也“鲜有以个人身份参赛的情况”。

40年后,同样从北京市中心起跑的北京马拉松,要穿越42.195公里的北京街道抵达奥运地标“鸟巢”。报名人数突破11万,有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走上赛道。创新低的中签率让跑友调侃:“摇号难,北马和京牌有一拼了。”

因与城市的基础建设、交通、旅游、住宿、赛道景观、运动设施等方面有密切关系,马拉松运动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展现城市建设成果,也映照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老百姓在体育世界里从“看客”到“践行者”的转变。